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

讀書心得--Google總部大搜密

最近跑去圖書館借書來打發時間,無意間看見這本「Google 總部大搜密」

這大概是我目前看過介紹google的書中最為詳盡的一本了
不只介紹PageRank演算法的起源,google從草創到營利的過程
最重要的是他們的企業文化,與一般大眾心目中的「大公司」不僅不同甚至可說是完全相反


書不在手邊,憑印象寫下幾個印象深刻的點
  1. 80 - 20時間:這也不是啥新鮮消息了,他們的員工可以撥出20%的工作時間做自己的事,一般人可能會想:我讓員工做自己的事?產出下降怎麼辦?!但是反過來想,員工一定會偷偷在上班時做一點私事,尤其現在社群軟體這麼蓬勃發展,偷上facebook根本是常態,倒不如開放一部分時間,也讓員工比較心甘情願為你工作。最重要的是:他們可是才華洋溢的「Google 人」,怎麼會把寶貴的20%時間拿來做毫無意義的事情,關於這部份等下再詳談。
  2. 工程師在上,其他在下:一般公司是先由管理階層定好方針或由業務員得到訂單後,再由programer負責實做,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外行領導內行,但是Google卻是先由工程師決定做什麼,並做出一定成果後,再由管理者進行評估,即使失敗了也能得到寶貴數據。
  3. 資料!數字!分析!:Google相信的是客觀資料,使用者每次的搜尋與點擊,都會回傳給google的機器進行分析,這些數據就是google的靈魂,在google內如果有歧異意見,不以職務與頭銜決定,而是數字:可能營收,損失與成長幅度等。依照這些分析進行決議,以進行客觀驗證。
  4. 保密文化雖然Google已是上市公司,但它仍只揭露法定最低限度的資料,也因此Google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。「如果對手不知道我們的預算,就無法因應對策,假如它們所花的比我們多,那我們就賺到了。比較少,就贏不了我們」。與之相反地是,Google內部卻透明化,資訊流通非常快速,除了非常重要的機密外,幾乎毫無秘密。
  5. 各部門間的競爭模式:第四點有提到,google內部非常透明化,誰在做啥,規劃啥都一目了然,這讓google跟一般大企業比起來比較沒有隔閡,且為了保持小公司才有的機動性(google非常重視速度),各個開發團隊都能獨立運作,且互相競爭資源(像是人手與server或是一個月份的按摩卷),這使得google就像是一群小公司的集合體,只是為了一個遠大的目標而集中起來。
  6. 第二高價拍賣:如果得標者出價20元,但第二高價者只喊了10元,想必贏的也不開心,為了吸引業者購買google的廣告(配合使用者的搜索而置入),得標者僅需付出比第二高價者多一點就行。
  7. Google DNA:高超的實力固然是重要考量(不如說是基本要求),但是google偏好剛畢業的新鮮人,以避免收到已被「一般大企業文化」影響的員工,google的用人法則總歸一句就是「熱誠」,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,哪怕上司不允許也要據理力爭(拿出數據報告)就算是休息時間也在思考如何改進(20%的個人時間),擁有這種特質的人根本不把工作當工作,而是如呼吸一般自然,也因此維持了高效率的產出。即便他們離職,但是Google特質也深根於心中。
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,google的標新立異,但是公司的營運方針為何???
如果不以營利角度出發,怎賺錢? Gmail,Youtube,Google Map都是免費耶?

答案再次訝異!

Google的思考偏向如何使網路更加便利
而不是獲取利潤,當購買他們的股票時,他們便會提醒你
「我們會偏向放掉短期利益(=股東利益),但是能走更久(先別急著脫手)」

這裡解釋一下Google的主要營收方式:廣告

流程如下
  • 業者標價買廣告,Google賺到錢
  • 用戶使用Google搜索
  • 配合用戶置入廣告
  • 用戶點下去
  • 業主與Google分得利潤,大家都攥錢
就這樣~沒了。而這一切取決於用戶是否願意使用Google

因此
  • 廣設資料中心與改良演算法:Google變好用,使用意願提昇
  • 提供眾多服務:大家更愛用Google
  • 潛在用戶提高:越多人用Google,廣告越多人點
  • 廣告曝光率高:業者願意砸大錢競標
  • 點了廣告:賺錢~
  • 資料回饋:點擊結果再度拿來分析與協助改進
  • 回到第一點
注意到了嗎?google的獲利是建立在良好的網路環境下才能成立
舉凡網速太慢,搜索結果不合需求,廣告被忽略...etc,都會影響獲利

結論:
所有google所提供的免費服務都是會了讓更多人使用google,不以獲利為主要方針而以建構良好環境為目標,利潤自然滾滾來。
雖然Google以提供良好的網路服務為己任,但免不了有爭議
紀錄使用者的搜索軌跡與Gmail分析是否侵犯隱私,Google的搜索是否壟斷市場?
雖然我用得很開心。 
而且Google屢次拒絕提供用戶資料給政府(中國與美國),與中國的衝突最後Google黯然退出中國市場 ,但是這也牽扯到未來雲端產業的隱憂,你的個資都在雲上,隱私權的爭議與資安問題都是重點,Google只是走在較前面而已。
funny point:
Android的誕生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在行動終端上使用Google,但也惹火了蘋果
布林與佩奇(Google創始人)沒有秘書,且神出鬼沒,Google內甚至有一專門確認他們行蹤的團隊。
chrome(Google 瀏覽器)的計畫早就想做了,但施密特(當時的執行長)擔心會惹毛微軟,所以較遲推出 
Google常常隱姓埋名去物色資料中心的建地,直到談妥了才揭曉,且資料中心到底有幾座仍是未知,有傳聞說Google買下了一艘廢棄油輪改建為海上中心(未證實)
Gmail的製作者是個22歲的新鮮人,當他知道他負責這麼重大的工作時,他嚇壞了
早期Google的伺服器都是裸機(沒裝在機殼裡),因此機架上能放更多台server,讓託管中心的人很無奈(於是後來決定自己蓋資料中心) 
對於Google會去偷看用戶Gmail的說法,工程師說:我們怎麼有辦法一天看超過數億封郵件,內文分析都是讓機器在做的
布林與佩奇的最初目標「是有問必答的電腦」,而Google的最終目標是能自動幫你找資料的人工智慧(背後是世界級的資料庫與運算能力) 
所以他們會做出天網或母體?? 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